Wednesday, February 28, 2007

《失落的耶蘇墓穴》

## 記得幾年前睇過一本書叫 "Messiah Code", Michael Cordy 寫的,內容大致是講述一個科學家的女兒死期不遠,而這個科學家與一個神秘組織(他們的任務是等徒彌賽亞的再來)合作,二千年前基督被刺而沾了血的聖槍,這名科學家就將血中的 DNA 抽出,在茫茫人海中的 gene pool 做一個 screening,找出這個 Second Messiah (National Geographic 之前都做過一個 screening,利用 Mitochondrial DNA 尋找 Phoenician 的民族),後來這個 Second Messiah 竟然是女人,科學家推算 Messiah 因為有一種 genes,而這種 genes 有 healing ability,所以 Jesus 可以治病等等 ......

這個故事的意念都不錯,但故事內容,結構,情節就未免未到家了。

如果以下新聞的 Tomb 真是耶穌的,照道理他們的 gene 會有 similiarity。但問題是照聖經的看法,耶穌是聖靈感孕而生,耶穌作為有肉身的人,他本身的 DNA 是 fully 馬利亞還是什麼?在科學的觀點上,耶穌的生與死會引發很多問題,因為耶穌作為男性,他的 Y gene 是如何產生?如果是這樣的話,耶穌肉身不可以只是單純馬利亞的單性 reproduction,亦即是耶穌的肉身應該是由冇變有的創造過程,而這種創造過程,應該與第一亞當的過程一樣,為的是神完全的道成肉身。耶穌的人性不可能從馬利亞而來的,因為耶穌作為神,作為聖子,在位格上是不能改變的,所以耶穌作為被創造的宇宙的 Logos,是永恆不變的。但這一切也只是配合聖經的內容而引申的教義,這是否就是一切的真理?

在歷史的進程裡,耶穌作為人類的先知,他必須是神嗎?在基督教的救贖論中,耶穌一定要是神,救恩才可以實現,這樣的一個救恩論,完全基於早期教父Irenaeus 的奇妙交換的公式上,教義之間不可以矛盾,神的公義,即以冇罪代替有罪。這樣的救恩論,是耶穌的教道嗎?或是保羅的教義?在最基礎上,在社會人類學上,人需要倫理教化,這催生了罪與公義觀,在這種情況下,必然會導致所謂的尋求救贖,宗教就是這樣出現了。基督教在這層次上,救贖論與上帝之間的邏輯和因果關係,發揮得異常天衣無逢。

宗教--作為人類精神和靈性上的產品,它需要是百份百的真實和真理嗎?
這個世界,有無數的理由叫我信,也有無數的理由叫我不信,16 世紀以來,新教所說的預定論已達到高峰,而這個預定論告訴了我我是信,還是不信呢?人生應該是一種朝聖,一種 Odyssey,結局永遠是最後才會顯露。

「無人有耶穌基因舉證」宗教界狠批耶穌墓紀錄片

2007年2月28日

【明報專訊】名導演占士金馬倫有份製作的紀錄片《失落的耶蘇墓穴》(The Lost Tomb of Jesus),聲稱80年代耶路撒冷市郊塔勒皮約特出土的2000年古墓屬耶穌一家,製作人指古墓骨甕同時出現耶穌、瑪利亞、抹大拉的瑪利亞等名字的機會率少於百分一至千分一。但宗教界周一對其論調群起而攻,譴責考證兒戲,直指無人有他們的基因,「怎能證明!」

紀錄片製作人周一展示兩個來自古墓的骨甕宣傳紀錄片。該片聲稱古墓中10個源自1世紀的骨甕,其中6個刻有名字,第一個骨甕寫有「約瑟之子耶穌」;第二、三、四個骨甕以希伯來語寫有「瑪利亞」、「馬太」、「約瑟」;第五個以希臘文寫上「瑪利亞主人」;第六個寫上「猶大耶穌之子」,暗示耶穌育有一子。該片承認,耶穌擁有骨甕違背基督教信仰──耶穌死後肉體復活升天。

導演:耶穌十字架前跟母子說話紀錄片導演雅各博維茨指,從骨甕殘餘物質蒐集到的DNA證據,證明「耶穌」與「瑪利亞主人」(估計是抹大拉的瑪利亞)並無血緣關係,因當時的人一般只會將配偶或同血緣者合葬,故相信兩人為夫婦。
雅氏更大膽推測說,在聖經記載中,耶穌釘十字架上,臨死前曾說「母親,看你的兒子」,所指的其實並非母親瑪利亞說,而是對抹大拉的瑪利亞和他們的兒子說,顯示兩母子當時都在場。有關論點與《達文西密碼》指耶穌與抹大拉的瑪利亞成婚,育有一子如出一轍。

同期有耶穌名字墓穴達71個

製作人又指,從骨甕有關名字同時出現的或然率計算,墓中死者不是耶穌家人的機會率僅為六百分一。北卡羅來納州大學宗教研究系教授泰伯更指,若按當時耶路撒冷人口計算,死者不是耶穌一家的或然率僅是4200萬分一。

但耶路撒冷的以色列博物館館長梅沃拉赫反擊指,骨甕上的名字在當時極普遍,因它們出現於同一墓穴而推斷死者是耶穌一家過於牽強。考古學者克洛內爾亦說:「誰說此瑪利亞就是抹大拉的瑪利亞,猶大就是耶穌之子?根本無從證明。」他指出,當局已發掘出71個有耶穌名字的同期墓穴,且耶穌的父母瑪利亞及約瑟家境清貧,不大可能在耶路撒冷擁有家族墓園。

聖經指耶穌死後肉身被置於耶路撒冷舊城、聖墓教堂的位置,肉身在那兒停放3天後復活。紀錄片所指的耶穌墓位於南部猶太社區,與聖墓教堂距離甚遠。得州教授懷特質疑,有關論調只是嘩眾取寵伎倆。「基因證據更是可笑,從沒有人有瑪利亞的基因。」

占士金馬倫否認紀錄片挑戰信仰。「我們從沒有耶穌存在的實際證據,因此紀錄片……首次展現耶穌存在的有形、物理及考古證據,以及部分法證……是本世紀最重要的考古傳奇」。有關紀錄片將於下月在發現頻道播放。
美聯社/路透社/衛報

Thursday, February 22, 2007

天主教聖公會合一方案短期出台

天主教聖公會合一方案短期出台
2007年2月22日

【明報專訊】羅馬天主教會與英國聖公會(又稱「聖公宗」)將於年內討論兩教合一的消息傳出後,天主教香港教區秘書長李亮透露,合一方案短期內出台,但他認為合一的路途遙遠,因兩教的基本教義雖相同,但更重要的核心問題仍存分歧,例如倫理價值觀及女性神職人員等議題。香港聖公會署理教省總幹事管浩鳴則對合一持樂觀態度,但指合一之後,兩教初期仍會行政架構獨立,未必立即全歸天主教教宗的領導。
合一後行政獨立
管浩鳴表示,聖公會和天主教其實早於70年代已成立「聖公宗——天主教合一與使命國際委員會」討論合一問題,前香港聖公會大主教鄺廣傑曾任委員,現已卸任。管指,兩教是「合一」(unity)而非「合併」,因前者不包括行政上的統合。
據管浩鳴理解,委員會即將公布的合一建議將強調「教義合一」,合一初期兩教可維持行政獨立,正如目前聖公會全球38個教省可自由選擇是否採納女性或同性戀神職人員一樣,並非如早前英國《泰晤士報》所說必然由教宗擔任最高領導。目前本港聖公會只有女性神職人員,並無同性戀者。
下一步盼與東正教三合一
聖公會和天主教均屬大公教會(Catholic)的一部分,管浩鳴認為兩教的基本教義大同小異。數月前兩教已就對聖母瑪利亞的身分達共識,認為聖母不是神而是聖者。管指,兩教正努力就教義上的枝節分歧取得共識,向合一方向邁進,下一步是希望跟同屬大公教會的東正教「三合一」。
信仰價值仍有分歧
不過,天主教的李亮神父則指,合一需要顧及教友的心理因素﹕「不是兩家握手言歡這麼簡單的事,還要忠於各自的信仰價值。」他舉例,聖公會現准離婚後再婚的家庭觀念,天主教至今仍反對。與此同時,神職人員獨身與否的問題兩教亦有不同看法,而這並非單是行政問題,而屬核心信仰價值的一部分。
香港目前共有30萬名天主教徒及3萬名聖公會信徒,兩教會的領導不時也會論政,當中以香港教區主教陳日君樞機的高調形象令人深刻。管浩鳴認為,兩教合一後對政事的表達方式亦會求同存異。
明報記者 盧曼思

相關新聞 http://alchemisthk.blogspot.com/2007/02/blog-post.html

Tuesday, February 20, 2007

天主教聖公會研究合併

英報﹕天主教聖公會研究合併
2007年2月20日

【明報專訊】羅馬天主教會與基督教英國聖公會(又稱「聖公宗」),今年內將研究兩教合併的可行性。據英國《泰晤士報》報道,合併方案建議日後由天主教教宗擔任最高領導人,並已取得兩教會內激進及保守派高層的共識。不過,有神學者分析兩教合併並非想像中容易,因兩者的教義及禮節均有相當差異,但若成功合併,兩教會有更多資源在世界各地傳教及推廣公益事務。

由天主教教宗當最高領導
《泰晤士報》昨日聲稱取得一份「聖公宗—天主教合一與使命國際委員會」(International Anglican-Roman Catholic Commission for Unity and Mission)」的42頁文件,內容建議兩個教會研究合併。其中一個提出合併的原因,是因有聖公會保守派,反對內部的開放派接受同性戀及女性神職人員,矛盾加劇令保守派寧選擇追隨梵蒂岡亦不願妥協。此外,兩個教會近年均開始探討統一(unity)方向,不少聖公會信徒亦開始接受天主教會的權威性。
報道引述文件指出,兩教的確存有差異,但相信有化解空間,合併後兩教亦可各自保留教義。聖公會屬基督新教的一個教派,且最接近天主教,其使用的《聖經》、神職人員服裝、宗教儀式等均和天主教大同小異。目前全球共有約7800萬名聖公會信徒,天主教徒的數目則達數十億人。
學者﹕合併對雙方均有利
天主教和聖公會的教義其實有明顯不同。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副教授陳慎慶解釋,天主教重教會的權威性,聖公會跟其他基督新教派一樣,重《聖經》所說而非教會領導,強調「信便可令人得救」,而天主教的得救定義則同時包括到教會望彌撒等行為。陳舉例,聖公會的領聖餐雖然跟天主教的領聖體類近,但前者的意義是紀念耶穌、後者卻有幫助信徒得救的含意。
或引起部分教友反對
陳慎慶認為,由於兩教的教義根本不同,合併方案建議由天主教教宗擔任最高領導,意味聖公會須接受天主教的「教會權威」,估計有關方案會觸發部分教徒的反對。此外,梵蒂岡會否接受聖公會現時的女牧師也是疑問,《泰晤士報》引述的文件指出,合併建議兩個教會的神職人員日後須互相出席對方的宗教會議,兩教的信徒亦應學習對方的教義及禮節。
陳慎慶指出,從實際角度分析,兩教合併對雙方均有利。基督新教中傾向保守的聖公會現正衰落,有人預言它會在30多年後消失;與此同時,天主教亦面對愈來愈少年輕人願意加入當神職人員的問題。陳指出,兩教合併可整合更多資源,擴大在世界各地的立足點,加大傳教力度才能各自薪火相傳。
聖公宗與天主教會2000年5月在加拿大召開會議,會後聯合發表聲明,同意進一步落實雙方的合一關係,並建議合組委員會,促進雙方過去的會議成果。而其後成立的聖公宗—天主教合一與使命國際委員會,前香港聖公會大主教鄺廣傑亦是委員之一。

1534年分家
2007年2月20日

【明報專訊】聖公會可說是王權與教權衝突下的產物,1534年,因羅馬教廷不批准英國國王亨利8世離婚,亨利5世遂宣布英國教會脫離羅馬教廷,不再聽命於教宗。王權從此凌駕教權,聖公會從此亦成為英國國教。
聖公會雖然脫離羅馬教廷,仍稱自己為公教(catholic),而非新教(protestant)。事實上,聖公會與天主教在神學上分歧不大,神職人員裝束及宗教儀式等都和天主教一樣。聖公會與天主教一樣會任命主教,英國聖公會的大主教為坎特伯雷大主教。
聖公會與天主教70年代開始已有就神學問題召開會議。2000年,英國坎特伯雷大主教與梵蒂岡信徒合一委員會主席共同成立「聖公會—天主教合一與使命國際委員會」,由南非聖公會主教及澳洲天主教會布里斯班大主教當主席,希望推動兩個教會合一。

Wednesday, February 14, 2007

Where is Troy ?

Feb 12, 2007

看完了 Wood 的最後一集,這兩三天,我都有點頭痛,很混亂呀!! 因為片中的資料與我在其他地方看到的一些資料不符合,天呀,重組歷竟是那麼困難。

我想在這個題目再花多點心思,未必是立刻(因為不想阻礙早期教會史的進度),但我要留意這個令人頭痛的題目。

現在有些問題需要解決:

1. 地點 Hisarlik, near Dardanelles in Turkey

2. Hisarlik 這個山上,已知已有 9 MAIN layers.



3. 這 9 Main Layers 中,又以 Troy VI 和 Troy VIIa 最大機會

4. 首先. Troy VI and Troy IIa 的 Dating 問題(手頭的資料出現衝突)

5. Hisarlik 是否發生 Trojan War 的地方?
6. Troy 是一個什麼城市? 可追蹤到 3000BC年份,這是一個 Greek Colony or what?
7. Troy 與 Mycenae 和 Hittites 之間的關係?已知 Troy 與 Hittites 有500 年的 Ally 關係。
8. 以上有些地方,是先確立了 Troy = Wilusa 的,在 Hittites 的一些 Clay Tables,提到一個在 Anatolia 地區的一個 Ally 叫Wilusa, 這方面的旁証可在出土的 Manapa-Tarhunda letter 找到。
9. Trojan War 發生的年份 (1250BC or 1180BC)Homer 所提的10 年之戰?
10. Homer's Trojan War vs. Historical Trojan War 之間的分別?Any Symbolic Elements? (A horse vs. Poseidon/ Earthquake) (Helen vs. Women Slaves) (Odyssey vs. Greek Colonisation/Migration of sea peoples)
11. Troy 如何被滅?被誰所滅?發生了幾多次戰爭 + 地震?
12. Findings at Troy VI and Troy VIIa
13. Trojan War 對希臘世界進入黑暗時代是否有某些關連與催化作用?
14. Homer's Iliad 與 Mycenae 之間是否有連貫性?Homer's world = Myceaean World?
15. Pottery Style 的時期轉變
那麼多的問號,某個情度是因為 Heinrich Schliemann 所做成的,因為他對荷馬世界的享往,Troy 才會被發現,但也因為他,Troy 的遺址,才會被災難性地被破壞,若不是這樣,這個遺址沒有可能找不到文字 Clay Tablets。作為Archaeology 的先驅者,他仍是可敬的。

Schliemann 的得力助手 Weilhelm Dorpfeld (1853 - 1940)













Sir Arthur Evans (1851-1941) 發現了 Minoan Civilisation,他找到了 Linear A and B 的文字。


Carl Blegen (1887 - 1971) 發現 Pylos and Troy










Monday, February 12, 2007

In Search of Trojan War

Feb 12, 2007














剛剛的週末,真是癈枕忘餐地觀看 Michael Wood 所製作的 In search of Trojan War,一套六集,但現在只看畢五集,一邊看,一邊做筆記,真有點像學生時代的日子呢。

看回20幾年前 Wood 的樣子,真有點趣怪,無怪乎他在訪問時也說奇怪那時為什麼愛穿 tight jean。那段訪問很感人,差點引人熱淚,我好想知 Wood 是否第一個大膽假設 Wilusa = Troy and Ahhiyawa = Mycenae (Hittite Cuneiform Archive),後來我在 wiki 找些資料時,似乎這些假設已俾普通接受。

記得第一次接觸 Heinrich Schliemann 是兩三年前的一本愛琴海 BBC 考古書,那時已深深被他的發現吸引,而且他本人也很奇妙。

Wood 走訪了那時的東德博物館,那些 Mycenaean treasures 和 Cuneiform tables ,我真後悔,我去過那所博物館的,但那時我竟然完全冇留意呢.那個時段,我只對 paintings 有較多的興趣。

Schliemann 發現了 Mycenae + Troy + Tiryns+Pylos

Wilhelm Dorpfeld 發現了 Troy

Arthur Evans 發現了 Minoan + Linear A and B

Carl Blegen 發現了 Troy VI and VIIa + Linear A archive in Pylos, corrected Evans's view on Minoan overrule Mycenae.

第五集很複雜,Wood 從另一個角度去証明 Troy 的存在和Trojan War 的發生,從Hittites 和 Egyptian 的Cuneiform archive 入手,從當時 Hittites Empire 對外的外交書信推測 Troy 和 Mycenae 的存在與關係,而當中又從 Homer 在 Iliad 的內容,嘗試找出一些可取的資料加以旁証。

太複雜了,作為業餘興趣來說,加上對 Anatolia 一帶,Late Bronze Age 依段時間太多不了解了,我要找些資料再加以細讀,希望今晚可以看完最後一集 Fall of Troy,Wood 似乎在第五集尾帶出真正令 Troy/Wilusa 滅亡者不是 Mycenae,而是幾百年盟友的 Hittites,Wood 引用美國冷戰時的 Domino Theory 來作了個類比。

究竟 Trojan War 發生在 Troy VI or Troy VIIa 層? Troy 是被誰所滅???

我覺得我應該看一看原著 Homer's Iliad














考古學家的故事很感人,他們的一生也充滿浪漫。

Saturday, February 10, 2007

Origin Of Greek Thought

Feb 10, 2007





因為07年在神學方面想專著研究早期教父思想史, 所以冇可避免地又要再次涉獵希臘世界, 但希臘文化永遠都是我的致愛之一。



希臘文化發展很有趣, 發展的過程有著比較鮮明的分階, 從愛琴海文明(Minos, Crete)致希臘內陸(Mycenes)的文明, 進入黑暗時期, 再次復興而入具征服世界力量的古典的城邦時期。



最早的愛琴海式的文化, 雖然表現出獨特的地區色彩, 但還是深深被東方Mesopotamia 和 Egypt 影響. 這種是宮殿為中心的世界, 如何進入黑暗期後的那種城邦式, 廣場式的生活? 這種過渡期, 如何能完全忘記早期的 Linear A and B 語言, 而改做 Phoenician 文字, 而變成古典希臘文 ? 如何從神治宗教色彩變成民主式, rhoetic, 科學性, 哲學性的完全不同生活形態?? 希臘人真是神奇。



每次再發掘希臘世界的遺產時,每次都會有新的發現,無怪乎希臘文化的影響,就連15世紀的文藝復興都要更新古典希臘文化,就連啟蒙時期也不能切底擺脫希臘思想的影響,如 Issac Newton 在他寫作數學理原理時,也深深反影出早期前蘇格拉底時期,原子學派的物理世界觀念對他的影響,我想只有當現代 Quatum Mechanism 的發展才能完全對番。

正如古典派的運動桲論說,運動需要由這點去到那點,而這點與那點之間有無限的點存在,所以運動是不可能的。同理,面對單單希臘世界的文化,從無知到全知之間真是有無限的點,我”進程”到那個點了? 但時間少了。

這個桲論,可以放在上帝的知識論嗎?人對上帝的認識,作為受造者的人與創造者的上帝,在本質上有著 wholly other 之間的分別,這個進程是不可能的,因為兩者之間有個冇限的分別,但從基督中心論出法,人先可能認識神,這個認識論先可以可能,但基督作為這個核心,基督本身都是一個桲論,我想只能心不甘地引用 Tertullian 的一句話 ”這是不可能,所以是真的”。 但 Tertullian 在說出雅典與耶路撒冷有何干後,自己反臨老加入異端 Montanism 主義,真是奇怪!!

我希望這半年能在好好研究希臘主義+早期致 Tertullian 之間的作品+羅馬史

下半年當然要繼續早期教父思想+羅馬史,但我希望可以以 Joseph Campbell 出發,對 Mythology 作出研究,雖然我未親身看過 Joseph Campbell 的作品,但我有預感他的思想很合我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