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ne 27, 2007

生命中不可能承受的輕 (1)




Jun 27, 2007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 by Milan Kundera

第一次接觸這本書好有可能是十幾年前的事了, 但不知何解, 那是總被這沉"重"的書名給嚇怕了, 不過當我現在閱讀這本書時, 我有點興幸沒有太年青時看, 十幾年前的我恐怕不會了解這本書。

只看到第三部, 更正確點應該是我在第一部份時就被這本書的內容深深感引. 一本書可以抓住讀者的心有很多方法, 但這本書絕對不是利用情節的精彩性, 因為故事情節簡單到不得了. 當你看這本書時, 你要驚訝作者描寫角式的深度竟然是那麼深刻, 說真的, 每個角式的心理, 我是似懂非懂的, 但好有可能這種似懂非懂的了解也是角式對自己的了解狀態也說得過去. 只是短短百幾頁, 我就被作者深厚的修養所折服. 似乎作者對音樂和心理學有相當的造詣. 而且作者在角式心理方面套用交響曲的結構中的動機. 我相信應該可以找到不少的文章嘗試從多角度去分析這本書的, 我應該這個禮拜可以看完這本書, 下個月Harry Porter 要21 號才出版, 這段時間, 我想好好翻看這本書和相關的文章, 何況我只有晨早的健身時間才有閒時看呢。

我相信書中的四個主要角式, 都可以用某種心理學代模去理解:

醫生男主角: Tomas

與第一任妻子離婚後, 沈迷女色的單身主義者, 但在"巧合"之下遇上 Tereza, 並立刻愛上了Tereza, 沒有原因, 雖然愛著妻子, 但仍然沈迷女色, 特別是 Sabina, 即是對外遇帶來的快感減退, 但仍然繼續外遇.

Tomas 與 Tereza 的相識, 有點童話式的經典遭遇 (雖然 Tomas 後來失望相遇只是在所謂的巧合, 但Tereza 的看法是在緒多的巧合下相遇的, Tomas 和 Tereza 好多睇法都好不合, 正如 Sabina 與 Franz 的觀點都非常之不同, 但他們仍然走在一起), Tomas 獨自沉思自己應否去找 Tereza 時, 在被動地煩惱要拼棄單身還是去找 Tereza 時, Tereza 就幫他做了決定, 而 Tomas 也沒有抗拒地接受了, Tomas 是在一種不爭取, 不抗拒下展開這段關係, 命運幫他做了決定。故事開首沒有著墨於Tomas 看上Tereza 那一點, 所謂愛就是這樣出現了;究竟應該如何理解 Tomas 深愛 Tereza 的同時, 仍然沈迷眾女色? (特別是與 Sabina) 性在故事中應該站在一個重要的位置,因為每個角式都無時無刻在做愛,但對性的描寫,我相信作者是以一個中性的角度,因為他沒有令情節變得色情,沒有令情慾變成淫亂,作者沒有這樣的傾向。Tomas 是一個醫生, Tereza 本來是一個侍應生, 後來在 Sabina 的提拔下成為出色的攝影師, Tereza 和 Sabina 代表藝術的人物; Tomas 和 Franz 作為醫生和教授代表了理性智慧的代表。Tereza & Sabina 在藝術和感性層又代表兩種不同的區域, T 是低下層, 單親而深受母親的影響; S 即是深受父親的影響。

醫生的妻子: Tereza

一個奇女仔, 母親從少的影響下, 渴望王子來解救自己, 一直渴望"提升"自己, 擺脫母親的陰影, 看了冇數的書籍, 在貝多芬的協奏曲下遇上Tomas, 遇 Tomas 的頭7年歲月裡, 她發現自己擺脫不了母親的陰影

畫家女配角: Sabina

很早的時候就擺脫了保守主義的父親(or祖父?). 周旋於Tomas 與 Franz.

大學男教授: Franz

有婦之夫. 但愛上了Sabina, 不愛妻子, 但愛上妻子人格中所表現的另一個女人--他的母親. Franz 是一個很特別的存在, 我相信作者創作這個角式時, 是想將他代表太陽神阿波羅的一種意式, 但故事內容反影出一些地方我不太明解, 我不理解一個人如何又是太陽神阿波羅, 又是酒神狄奧尼修斯, 我想Franz 應該是本質阿波羅, 但深受另一種節然不同的酒神所吸引 (Sabina 表現出一種狄奧尼修斯式的火熱. 不過要要說清楚的是, 故事是以一個叫作我的人講述這四個人的故事, 所以就算內容是關於性, 關於美, 都是以一種精神式的投入)。作為阿波羅的代表, Franz 其實也是很矛盾的一個男人, 因為他在眾美德之中以"忠誠"作為一切的第一位, 但他在外遇中, 在與 Sabina 之間的關係上, 正正反應出這個缺口, 但很有趣的是, Franz 沒有與Sabina 在日內瓦境內發生性關係, 似乎他的美德有其地理因素, 亦即他認為他沒有遺背他的忠誠。

Franz 與 Sabina 也是很奇怪, 絕對觀念的存在, Franz 在意忠誠, 反之Sabina 沈迷背叛的美。我覺得故事沒有對任何一點作所謂大眾式的道德審判或判決, 似乎作者有意冇意之間將所有東西都以其"美"遮蓋所謂的不道德。

我現在只看到百來頁, 有很多地方我還不太了解, 我知道我會再看多一遍這本小說, 這本書很有趣, 我著迷於作者要表達的一種美觀, 如果以大眾倫理, 這本書絕對是禁書, 以前蘇聯入侵捷克的這段歷史, 我是有心冇力的, 可能要惡補一下這些背境資料, 剛剛今日看到某一段時, 作者提起捷克作曲家Dvorak, 我想應該有目的性的, 一個遠走美國的作曲家, 我記得評論曾說在Dvorak 的音樂裡, 可以聽到純然快樂的樂章, 好可能最多人認識他的音樂是他在美國時所創作的新世界第9交響曲(兩年前在香港聽過HKPO 表演過這樂章), 這是否與作者提起 Beethoven No.9 有關 ??

Milan Kundera 很厲害, 一個令人震驚的作家!!

No comments: